卧冰、尝粪、人肉暖床……相较于古代《二十四孝》里令人发指的硬核孝子标准,这届父母对孩子的孝顺要求简直卑微到尘埃里:
“新时代孝子三件套”,就此横空出世。看似调侃的背后,是高额的养娃成本,也是家长们无处安放的焦虑。
来自国内权威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,近视、牙齿矫正、身高管理,已成为当代中小学生成长路上绕不开的“三座大山”,并由此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亿级市场。
治疗近视,已经Next Level了上海中考分数发布的第二天,16岁的周远航就在妈妈的陪同下,走进了上海五官医院预约了全飞秒激光手术。
作出这个决定,是一家人深思熟虑的结果。五六年前,小周的爸爸刚在市区找了份新九游官网app工作,每天下班到家已近凌晨,在郊区一家大型超市当理货员的妈妈常年值中班,小周的日常起居全靠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照料。
这也就意味着,从放学到家直至夜晚十点这近6个小时的时间里,除去吃饭洗漱,小周都将在自己的房间里度过。百无聊赖的他,在几个同学的怂恿下,很快沉迷上了一款枪战手游。
自此以后,他口中念叨的连麦、装备、空投等新鲜词汇,成了祖孙间沟通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直到那天,坐在后排的他发现前方PPT上的文字开始出现重影时,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近视了。
的眼镜,其配置为防蓝光、可治近视、高折射率的镜片+优质钛合金镜架+硅胶透气超软鼻托。
对于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而言,这是一笔令人肉疼的开销。但在听到验光师声称“不合理的配镜会损伤视力,甚至诱发其他眼部疾病”的叮嘱后,小周的父母还是咬牙选择了支付。然而事实证明,验光师当初宣称的“防近视”功能的镜片,似乎沦为销售噱头。三年初中,小周的近视问题并未得到缓解,反倒是随着学习任务的加剧愈发严重。临近中考时,小周的近视已经达600度,算下来几乎每年都需要更换一次眼镜,
看着儿子560的分数,一家人坐在一起算了一笔账:在上海,这个分数很难考入合适的公立高中,与其投入几十万学费读个民办高中,不如选个有前景的专业读职校再升大专,将来参军入伍似乎也不错。只是如此一来,近视就成了小周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,术后干眼反应轻,安全性高。经过评估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,近视小于1000度均可矫正,最适合运动员、军警等特殊职业的人群。
双眼手术下来,费用大约在18000元,一次投入终身受益,算下来比配镜划算多了。
尽管手术被排到了两个月后,但一想到自己离军旅梦又近了一步,小周镜片后黯淡的双眸里,又多了几分期待。在
她的父母及祖父母都是高度近视者。或许是来自DNA的传承,方小雨的童年是从厚如瓶底的镜片开始的,每年夏天周转于不同的眼镜店,成了她难以磨灭的暑假记忆。最窘迫的那几年,一家三口坐上前往丹阳的火车,在
不过,随着年岁增长,起床第一件事是摸眼镜、吃火锅时镜片起雾等诸多不便,始终令她饱受困扰。期间,除了常规眼镜,她还尝试过隐形眼镜,虽然暂时解决了上述问题,但每天摘戴、清洗护理所产生的麻烦,一点儿也不比常规眼镜少。
更何况,隐形眼镜每月动辄百元的护理液费用、每月三四百的抛光费,合计下来也是一笔显而易见的开支。
ICL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近视矫正的加法手术,原理是医生通过角膜边缘一个2-4mm的微小切口,再将根据个人度数定制的超薄晶体植入眼内,无需每天摘戴,患者却能获得清晰视力。相较于全飞秒激光手术,ICL声称最高可矫正1800度的近视,矫正范围更广,医生表示,“特别适合方小雨这类高度近视人群。”
,甚至一个疗程1.5万元的针灸按摩,平时抠搜的家长在这方面花起钱来一点儿都不手软。“身边家长都在用,你不用就落后了。”一位家长坦言道。当近视市场从“护眼”变成“军备竞赛”时,资本们却赚得盆满钵满。据公开的财务数据统计,2024年,OK镜的龙头企业
2000年成立于合肥)营收18.14亿,同比增长4.4%;OK镜原材料供应商昊海生科(2007年成立于上海)的年度营收也被拉到了26.98亿,而青少年近视业务占比超30%的爱尔眼科(2003年成立于长沙),更是以营收209.83亿的业绩一骑绝尘。#02
Labubu真幸福,不用花几万整牙无论是长着一口标志性“鲨鱼牙”的Labubu,还是顶着黑眼圈、牙齿放飞自我的魔童哪吒,无不引来众网友调侃:“牙医是不是要下岗了?”但现实很骨感——中国的整牙经济,正在未成年人的口腔里疯狂掘金。
七月初的苏州,热得令人窒息。对于打工人何超来说,看着手机余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,无疑成了这个暑假最有效的降温措施。
因儿子反颌发育异常(上前牙错位于下前牙后方,俗称地包天、兜齿),起初何超选择了一套
。可即将读初一的儿子死活不愿意佩戴,理由是“一开口就露出牙齿上的钢钉,太难看了!”
隐形牙套虽然美观,但每天要坚持戴22小时,还得按时清洗维护,对于学生党并不友好。更何况,牙科诊所报出的4万元价格也并不便宜。
兜兜转转后,何超还是咬牙选择了6万元的舌侧矫正。不同于传统牙套,舌侧矫治技术声称是将矫治器(个性化托槽和弓丝)放置于牙齿舌侧面,主要通过托槽与弓丝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矫治,其在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正畸治疗装置。
尽管这一技术发展已超40年,但因技术门槛极高 —— 牙齿舌侧弧度小、操作空间狭窄,极度考验医生的审美把控、临床操作精度及资质积累,因此价格一直居高不下。何超的儿子是三代单传,当陕西的爷爷听说孙子要整牙时,立即将积攒的6万元养老金打到了儿子的账户上,并再三打电话“要弄就弄最好的,不能影响娃一辈子。”
小俊的牙齿问题源于长期龋齿未及时治疗,当地的牙科诊所设备简陋,治疗效果也仅限于止疼,拖到高中时已有多颗牙齿坏死。“小时候觉得牙疼忍忍就过去了,再不治疗,以后怕影响考公考编。”她苦笑道。为了筹钱,父母甚至考虑过卖掉家里的拖拉机。“种牙自由”,正在成为新的城乡差距。在中西部的多数乡镇,像小俊这样的案例在农村并不少见。
更悲催的是,由于牙齿种植项目没有被纳入医保,基本需要患者全额自费。尽管小俊最终选择了普通材料,
一组来自口腔医学会的专业的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错颌畸形患病率为67.82%,其中6
11岁为牙齿问题的高发期,患病率为71.21%。据牙科医生介绍,近年来门诊中收到不少大面积蛀牙的青少年患者,且越来越多见。这些患者绝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,频繁食用酸性饮料和高含糖的饮料(如奶茶、果汁、碳酸饮料),而刷牙往往做得不够好。
(2016年成立于深圳)两大品牌占据垄断地位。据时代天使2023年财报显示,其隐形矫治器在中国市场份额达41%,青少年业务贡献超60%营收,年营收达20.3亿元。公司推出的“儿童版”隐形牙套,专门针对6-12岁乳牙期儿童,单价较成人产品高出30%。欧普康视则跨界布局,将OK镜用户转化为正畸客户,2023年青少年齿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%。
这些企业通过向社交媒体推广“早发现早干预”的理念,将正畸消费者年龄门槛降至6岁,持续推高市场天花板。
身高管理,170cm只是及格线?继近视防控、牙齿矫正后,“身高管理”正在成为家庭养育的第三大消费黑洞。儿子在骨龄检测后被医生预测“成年身高不足170cm”,这个结果让浙江杭州的王女士全家陷入焦虑。
尽管现在正读初二的儿子身高已经达到165cm,但一想到网上“男生不到175cm就是半残”她最终选择
000元的生长激素治疗,两年花费十几万,“贵得肉疼,但想到他未来求职相亲,这钱必须花。”对于这类激素,武汉的运动爱好者李晨嗤之以鼻:“妥妥的智商税,运动才是王道”。为此,他给正在读初一,身高158cm的儿子制定了一项“铁血计划”:
孩子长高8cm,总成本不到5000元。如果说激素是智商税,那么“断骨增高术”是一场令人彻骨生寒的冒险。
“断骨增高术”的原理是声称使用骨科截骨术,在小腿或大腿把已经闭合的骨生长线重新“打开”,并在体外安装一种具有牵伸作用的肢体延长器,根据每个人的组织再生能力和特点,每天以0.5毫米到1毫米的速度将肢体缓慢延长。由于容易病变,我国严令禁止健康人进行这一危险手术。但在家长群体中蔓延的身高焦虑,却让黑市上
国内某航空公司2023年发布的空乘招聘标准,男性身高底线cm。家长的心理投射也是不可或缺的推手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了1万多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身高,81.05%的男童家长期望孩子身高达到175至184.9cm,85.38%的女童家长希望孩子身高达到160至169.9cm,远高于平均身高水平。
1997年成立于长春)2024年营收106.7亿,未成年人客户占比62%;凭借钙+维生素D”组合的液体胶囊,汤臣倍健(1995年成立于珠海)推出的增高产品年销18亿;某电商平台上一款磁力拉伸器声称一月增高3cm,一经推出即成爆款;更有宣称“睡眠增高”的氨基丁酸软糖,后来也被证明是智商税……据《2024中国儿童身高管理市场洞察报告》显示,2023年中国儿童身高管理市场规模达到了80-120亿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%。可怜天下父母心。看完压倒在当代父母身上的三把刀,你有没有感觉压力山大。近视、整牙、身高管理,这些本应属于医疗范畴的需求,如今已被异化为衡量家庭资本与育儿成败的标尺。
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军备竞赛中,家长们的选择既是对现实的妥协,也是对未来的透支。
或许,在全面焦虑的大环境下,重建一个不以厘米、度数和牙套价格为评判标准的良性教育生态,远比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更重要。
(注:文中出现的各种治疗方案,只是受访者陈述,并非推荐。请大家谨遵医嘱,相信权威专业的医学判断。文中受访者信息皆有模糊。)